教學新知 – 課程大綱優化
理想的課程大綱不僅能幫助授課教師有效串連課程內容規畫、教學活動安排和學習評量設計,也能為學生提供清楚說明,瞭解自己在課程中被期待展現或培養的學習能力。由於理想的教學首重學生學習的質,而非教師教學的量,因此配合本校推動以「學習成效」為中心的教學意見調查,自 111-1 學期開始,各課程之課程大綱中的課程目標已納入期末教學意見調查。
-
撰寫課程目標
課程目標的撰寫應以學生學習成效角度出發,具體明列在課程中學生所被預期之學習表現和狀態。為幫助教師制定清楚明確之課程目標,以下原則提供參考:
1.數量:課程目標求精不求多,並應考量到合理之學習時數。以兩學分課程為例,3-4 個課程目標較為合適。
2.形式:條列式呈現各目標,每一條聚焦一個目標。
3.選擇動詞:使用能實際評量學生「學習成果」的動詞,例如「說明」、「操作」或「分析」,避免使用「認識」或「了解」等描述學習過程的動詞。
4.句型:以「副詞」+「動詞」可以更加突顯被預期的學習狀態。比如,「清楚說明」、「獨立操作」、「正確分析」等。
-
制定學習時數
每一門課程的學習時數包含課內及課後學習時數,課內學習時數為上課時間,而課後學習則包含演練習題、觀看數位教材、閱讀文本、小組討論、收集資料、撰寫報告、實作等常見於上課時間外進行的學習活動。建議教師在設計各項活動時應同時考量課程學分數,藉以制定學生需在本門課程投入之學習時數。在課程大綱中標示學習時數,有助於學生進行修課規劃。
原則上,一般建議課內與課後學習時數之比例為 1 : 2。因此,二學分課程之合理課後學習時數以 4 小時為較理想安排。
相關資源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