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/郭慧
朱士維老師/臺大物理學系教授,臺大教學發展中心教師發展組組長
臺大教學發展中心從 2006 年成立至今已經歷了 10 個年頭。在這十年之中,有許多人陪著教學發展中心一路成長、悉心經營。物理系朱士維老師,便是其中之一。
十年間,跟著教學發展中心一路走來
「我是 2006 年進入臺大教書的,剛好是教學發展中心成立的那一年。所以,我可以說是『跟著教學發展中心一路走過來』。」朱士維老師笑著介紹起自己與教發中心的淵源。
「第一次接觸到教學發展中心,是因為參加了第一屆在溪頭舉辦的『新進教師研習營』。那時候我受到了很大的震撼。」而這份震撼,與朱老師對於大學教授這份工作內容的認知,有很大的關係。
「大學在招聘人才的時候,關心的都是研究方向、所需經費等等跟研究有關的事情。新進教師研習營在某種程度上讓人震撼,也讓人感動的地方是,它讓我發現『原來有一群人這麼認真地在談教學這件事情』。」
也可以說,朱老師對於教學的熱情,在新進教師研習營時得到了共鳴。也因為這次正向的經驗,朱士維老師開始成為教發中心的常客。
從 100 張投影片到 30 張投影片
「我們碩士、博士的訓練,其實並沒有談到教學。大學教授是唯一一群不需要經過教師培訓就可以教書的人。我們有研究背景,但是沒有教學理論背景。所以我是藉由教學發展中心舉辦的演講,累積關於教育的背景知識。」
而這些教學的背景知識,也確實影響了朱士維老師的上課風格。「第一學期教書的時候,我三節課可以教 100 張投影片。然而,教了幾個禮拜之後,我就覺得形勢不對。我教我自己的,但是學生都在做自己的事情。所以我在第一學期的中後段,就開始加入了一些『聊天』的元素。」
朱老師所謂的聊天,內容包括學生的學習狀況,以及對於生命的想像。而這種風格上的改變,很大一部分也是源自於朱老師從教發中心學來的概念。
「另外一個很具體的幫助是『IRS 即時反饋系統』。」老師補充道。IRS 即時反饋系統的設計靈感來自於哈佛大學物理系教授 Eric Mazur 的發想,是一種可以由學生手持遙控器,與電腦連線,在教學過程中進行問答的教學輔助工具。這個系統由教學發展中心引進臺大,而朱士維老師恰好是第一批使用 IRS 即時反饋系統的教授。
「在教學發展中心一開始引進這個系統時,舉辦了很多演講。那時候我很熱衷於參與演講,也因此聽說了這個系統。因此,我在教學的第三年,就開始用它。」使用這個工具後,的確讓朱老師的教學情形有了很大改變。
「我一開始教書時就會問學生問題,但就算是選擇題,也沒有人舉手;很妙的是, 一換用 IRS,用按的大家就會投。之後,我的教學就從 100 張投影片縮減到 30 張投影片,裡面可能 10 張投影片是問題,變成以問題來引導學生思考。也因此,回頭看這一切的時候,我一直很感謝教學發展中心。它確實在我教書生涯的早期,給我很多的幫助。這也是為什麼我後來願意加入這個中心的原因。」
一個學校存在的背後,默默付出的人,是不得了的多
在加入教學發展中心之後,朱老師也從原本「使用者」的身分,轉變為「服務者」。在這個身分的轉變中,朱老師有著許多的新發現、新感觸。
「我原來不知道教學發展中心有分成『學習促進組』、『規劃研究組』、『教學科技組』等這麼多組別,涵蓋這麼多面向。另外,像是臺大開放式課程 (NTU OpenCourseWare) 也是我進入教學發展中心之後才認識的。那時候我才知道,原來有這麼一群人默默地在做這個東西,而且已經累積很多年了。」
也就是說,教發中心服務的層面非常廣。而這些東西,老師們平常或許沒有感覺到,但它還是默默地一直在發生。
「一個學校存在的背後,在默默付出的人,是不得了的多。」
從老師身上,看到了「風範」
除了對教發中心多元的活動和業務內容有所感觸,朱老師對於自己在「教師發展組」的工作上,也有著許多體會。在眾多活動當中,最令朱老師印象深刻的是「教師精進研習營」。
「這個活動的對象是到校三年以上的資深教師,是一個要離開臺大,兩天一夜的活動。其實這些老師願意花時間參與這個活動,就很令人感動了。而大家聚在一起的時候,也都在聊『該怎麼幫助學生』、『該怎麼讓這個學校變得更好』。在他們身上,我真的看到風範。」
教好我們的下一代,才是臺大最重要的任務
十年前參加「新進教師研習營」時發現:原來臺大這個地方不是只有做研究。十年後承辦「教師精進研習營」,為臺大資深老師們對於教學的熱情,而感到動容。
「我覺得教學發展中心真正重要的部分,在於保持了研究與教學的平衡。而老師們對於教學的熱衷,其實也是有渲染力的。它會影響到他課堂的學生,也會影響到周圍的老師。」
朱老師覺得,臺大最重要的任務,是教好我們的下一代。而在這個過程中,教發中心扮演了重要的角色。「教學發展中心最核心的一件事情,其實是傳遞感動。」如何把教學熱忱擴及他人,是朱老師對於教發中心未來十年的期許。朱老師希望,教發中心能把這一份感動好好地傳遞下去。